2025世俱杯,世俱杯赛程,世俱杯直播,FIFA俱乐部世界杯,世俱杯分组,世俱杯中国球队/FIFA世俱杯2025赛季将在美国举行,本站提供最新比赛时间、球队阵容、16强对战表、实时比分与免费高清中文直播入口。
中国申办世界杯,粤港澳先行?在广州市的一份最新体育政策文件中,凸显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在体育领域的这一宏大目标。
在上个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州市体育强市建设规划(2024—2035年)》(简称规划)。在规划的主要任务第五项“建设国际湾区体育中心”中,广州提到了联合构建湾区品牌赛事体系。
其中特别提到了粤港澳联合申办世界杯和世界性综合性运动会。“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办赛经验与国际资源,积极谋划共同引进足球、篮球、网球等高水平国际赛事,推进联合申办世界杯、世界性综合性运动会。”规划中写道。
消息一出引起了行业的关注。虽然规划中的世界杯只是泛指,而不是特指足球世界杯,但是大家都明白申办并主办足球世界杯,对于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性。
对于广州市的这份规划,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发言人此前公开回应称,对各项推动体育交流的建议包括与内地省市和澳门联办体育赛事持开放的态度,并会积极保持沟通和联系。
粤港澳大湾区申办世界杯的想法并不是最近才诞生。在2019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及了“共同推进大湾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联合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
无可否认的是,举办世界杯是一个国家项目,需要全面评估各种因素,这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中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那么从实际情况来看,粤港澳申办足球世界杯,能行吗?
事实上,国际足联已经不止一次在中国申办世界杯一事上表现出暧昧的态度。前任主席布拉特和现任主席因凡蒂诺,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希望中国申办世界杯。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足球已经错过了2034年亚洲主办世界杯的机会。沙特此前早已被确定为了2034年世界杯的唯一申办国。
由于国际足联在2007年确定了世界杯主办地轮换政策,一届世界杯的申办国家不能来自过去两届世界杯的举办地所在大洲。这就意味着中国申办世界杯,最快的可能也要等到2046年。
若参照沙特申办2034年世界杯的时间线来看,提前约十年是世界杯申办的关键节点。那么在2035年左右,粤港澳联合申办世界杯也看似并非没有可能。
从申办世界杯的基础条件来看,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块。硬件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场非常充足,但专业足球场相对仍有提升空间。
根据足球报在2024年12月的报道,扩军到48队参赛的世界杯,需要至少15座容量超过4万、符合国际足联标准的体育场承办比赛。
目前位于大湾区的专业足球场有肇庆新区体育中心足球场、深圳体育场、广州足球公园(即将投入运营)、香港大球场以及启德体育园。
除了上述专业足球场以外,大湾区有更多合适的体育场可在改造后符合国际足联的标准。例如被誉为“湾区鸟巢”的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在今年投入运营,体育场可容纳60000人观赛。
此外,曾经见证广州足球乃至中国足球辉煌的天河体育场,也可容纳超过5万人观赛。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联合申办世界杯从硬件上来看,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至于从软件来看,中国足球尽管逐渐走出了此前的低谷,但距离重返亚洲一流水平仍然有相当大的空间。
在赛事服务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多次举办过足球、篮球和网球等国际顶级赛事,广州有主办亚运会的经验,香港和澳门曾经举办过东亚运动会,在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上有着充分的举办经验。
在体坛经济观察看来,距离申办2046年世界杯仍有充足的时间,中国足球申办世界杯的最大考验,或许在于国足的成绩上。若未来数年国足在成绩上有不少的提升,那么届时申办世界杯也有更充足的底气和信心。
无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上综合衡量,在仍有充足时间的情况之下,粤港澳大湾区联合申办世界杯至少在基础设施方面不会有太大的挑战。
更重要的是,在当今的国内外语境之下,粤港澳大湾区申办世界杯早已超出了体育领域的范畴,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上的地位将会有极大的提升。
来自中国香港的霍氏家族也不止一次表达出希望帮助祖国申办世界杯。在今年初央视播出的《吾家吾国》节目中,中国香港足球总会主席霍启山就再一次表示希望可以协助国家申办并举办世界杯。
必须要指出的一点是除了男足世界杯,女足世界杯近几年也是备受欢迎。加上女子运动的发展趋势,如果我们判断在申办男足世界杯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时,不妨可以将目光转移到女足世界杯上。
在更早前,2022年印发的《中国女子足球改革发展方案》中,就提到了“积极申办2031年女足世界杯”这一目标。
在2024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霍启刚就提议内地和港澳联合申办2031女足世界杯。霍启刚表示,目前我们申请男足世界杯的难度较大。女子项目在全球越来越受关注,女足世界杯无论从比赛关注度还是经济效益角度都是一个新的台阶。
另一方面,中国女足有着辉煌的历史,曾经比肩世界女足一流水平。在2022年的女足亚洲杯上,中国女足上演“史诗级逆转”,在落后两球之下连扳三球,凭借补时阶段的进球绝杀韩国,时隔16年再度问鼎亚洲冠军。
客观上说,霍启刚的这份建议有着非比寻常的价值与意义——国际足联首届女足世界杯正是1991年在广州举行。若40年后再次主办,不仅是中国体育历史上的又一段佳话,更是中国经济发展腾飞的又一有力见证。
可惜的是,国际足联最终确定由美国和墨西哥共同主办2031年女足世界杯。不管是男足世界杯或者是女足世界杯,看上去国内的球迷们仍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在体育上交流日益频繁。将在11月9日至21日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无疑是粤港澳大湾区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这既是全运会办赛史上的创新实践,更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联合世界杯乃至世界性综合性运动会的前提条件,必然是摸清粤港澳联合办赛在协调机制、场地保障和赛事服务等所有细节问题。那么十五运会自然就成为了重要的“试金石”。
涉及到出入境问题,粤港澳三地运动员和观众如何便利地观赛?粤港澳三地之间如何协调筹备进度统一?粤港澳三地票务问题如何平衡?......无可否认的是,在大型综合赛事的筹备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细节问题。
通过十五运会的率先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有关部门能够在赛后积累丰富的区域联合办赛经验。那么在未来举办更高级的国际大赛,如世界杯乃至奥运会,都能够运用好“十五运会遗产”。
综合来看,联合举办十五运会的经验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联合申办世界杯乃至奥运会的“一面镜子”。在体坛经济观察看来,喊出这个口号这不仅体现了广州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在体育领域的雄心壮志,更是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落脚点。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球最大都市圈人口已超8000万,预计到2030年将达1亿,而举办世界杯能够极大地刺激体育、旅游、基建和消费等产业的发展。
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BCG)此前的研究报告显示,2026年世界杯将在短期内为主办国带来超50亿美元的收益,而单个举办城市有望获得约1.6亿至6.2亿美元的经济增量。
毫无疑问,申办世界杯是许多中国球迷追求的梦想,选择落在粤港澳大湾区则更具战略意义的考量。借助世界杯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甚至能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亚洲体育枢纽,推动产业升级和文化交流。
体坛经济观察认为,联合申办背后需三地进一步深化合作、完善基建并争取更大的支持。如果从女足世界杯开始申办逐步积累经验,这或许是一个更为实际的起点。